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核素显像
胡莹莹1,()   
  1. 1. 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
  • 收稿日期:2024-03-27 出版日期:2024-10-01
  • 通讯作者: 胡莹莹
  • 基金资助: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9136)
  • 胡莹莹,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三届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试验学组成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核医学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特长:肿瘤核素显像。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532 -53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4.05.021
内容简介

全身骨显像是筛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全身骨显像所用放射性示踪药物为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显像原理是99mTc-MDP通过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骨组织内羟基磷灰石晶体结合,行SPECT检查时,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全身骨显像的主要优势是一次显像扫描全身骨骼,价格便宜,灵敏度高,不足之处是骨的良性病变如退行性变、骨折等也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可能被误判为骨转移,特异度相对较低。目前已有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将SPECT骨代谢成像结合CT解剖结构特征,放射性浓聚区的定位更准确,并可以提高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

除了SPECT,SPECT/CT,还有核素PET/CT、PET/MR显像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目前常用的放射性示踪药物有18F-NaF、18F-FDG、18F/68Ga-PSMA。

18F-NaF能够与骨组织中的羟磷灰石共价结合,对成骨性转移的灵敏度高,而同机融合的CT图像也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优于全身骨显像。但因为18F-NaF PET/CT只能检查骨转移病灶,无法评估前列腺癌原发灶及其他部位转移,且PET/CT价格昂贵,目前18F-NaF PET/CT临床应用极少。18F-FDG是目前PET/CT检查的常用显像剂,在肿瘤中应用广泛,大部分肿瘤细胞糖酵解水平增加表现为FDG摄取明显增加,但部分前列腺癌表现为FDG摄取正常或轻度增高,对前列腺癌溶骨性转移的灵敏度高。18F-NaF PET/CT在骨转移诊断方面要优于18F-FDG PET/CT,但18F-FDG PET/CT除了能够评价骨病灶外,还可以评估全身脏器及淋巴结受累情况。

PSMA PET实现前列腺癌精准影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跨细胞膜表面的Ⅱ型糖蛋白,其在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膜上显著高表达,并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转移和复发而明显增加,是前列腺癌靶向受体显像及放射配体治疗的重要靶点。PSMA PET检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率与PSA水平相关,即使是PSA<10 ng/ml的患者仍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PSMA PET可取代全身骨显像,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检查方式。PSMA PET原发灶阴性患者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