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总编推荐

共找到 37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风险预测
    李晓阳, 刘柏隆, 周祥福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49-55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1
    摘要 (288) HTML (27) PDF (1715 KB) (1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指女性盆底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等支持结构因创伤、退化等因素导致缺陷或松弛而出现的一类疾病,以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1]。年龄、妊娠、分娩方式、肥胖等均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2]。据报道,欧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达64%,我国大约是48.79%[3-4]。较高的发病率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使得PF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如疾病监测、早期筛查、风险预测、支持诊断等[5]。本文旨在总结AI在PFD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 2.
    基于MUSE-DWI与SS-DWI技术在前列腺癌图像中的对比研究
    李全喜, 唐辉军, 张健生, 杨飞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53-55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2
    摘要 (76) HTML (4) PDF (1808 KB) (18)
    目的

    研究基于复合灵敏编码-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SS-DWI)在前列腺癌(PCa)图像的定量评估及主观分析。

    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46例PCa患者的MUSE-DWI及SS-DWI图像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定量分析两种序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信噪比(CNR)、表观扩散系数(ADC)及主观评价。

    结果

    MUSE-DWI检测PCa的图像较SS-DWI更清晰。MUSE-DWI的SNR及CNR明显高于SS-DWI图像(38±13) vs(18±7),(43±24)vs(1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USE-DWI与SS-DWI的ADC值分别为[(0.75±0.14)vs(0.74±0.13),P=0.020]。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高,Kappa值分别为0.764(MUSE-DWI)和0.691(SS-DWI)。MUSE-DWI图像总评分(229.0±5.7)高于SS-DWI(127.0±5.2);MUSE-DWI图像评分高于SS-DWI [(3.7±3.4)vs(2.1±1.0),P<0.05]。

    结论

    对比SS-DWI,MUSE-DWI检测PCa的图像更清晰,SNR、CNR更高,且医师主观评分更高,辅助临床对PCa的诊疗更有价值。

  • 3.
    多参数MRI与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前瞻性研究
    梁健, 何京伟, 关文峰, 梁其炎, 冯能卓, 黄亦欣, 覃文超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58-56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3
    摘要 (101) HTML (10) PDF (1623 KB) (37)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经直肠超声(TRUS)影像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首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11例,随机分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行mpMRI-TRUS影像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性穿刺术,对照组患者单纯行12针TRUS引导下系统性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总体穿刺阳性率、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漏诊率、单针阳性率、标本肿瘤组织长度、标本癌占比、并发症及在二次穿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或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例数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直肠指检阳性率、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穿刺针数、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I-RADS)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总体穿刺阳性率(50.0% vs 27.3%,P=0.014)、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50.0% vs 25.5%,P=0.008)及单针阳性率(26.8% vs 16.0%,P<0.001)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病理标本还表现出更长的肿瘤组织长度[(8±4)mm vs (4±3)mm,P=0.001]、更高的癌占比[(64.5±20.7)% vs (40.0±23.8)%,P=0.002],更低的漏诊率(0% vs 25.0%,P=0.021),以及出现更少的二次穿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或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情况(0例vs 8例,P=0.009)。

    结论

    mpMRI-TRUS影像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活检术能明显提高总体穿刺阳性率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降低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漏诊率,同时还能减少二次穿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或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情况,且操作简单、便捷、安全,适合临床推广。

  • 4.
    局麻下利用软性膀胱镜联合铥激光治疗麻醉高风险膀胱肿瘤患者的经验
    左解鹏, 周典晟, 王健, 刘文博, 吴长利, 田大伟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63-5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4
    摘要 (125) HTML (4) PDF (1908 KB) (33)
    目的

    探讨高龄、麻醉高风险患者在局麻(尿道黏膜麻醉)或无麻醉下利用膀胱软镜行铥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uLRBT)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共12例经评估一般状态较差、麻醉手术风险较大的高龄膀胱癌患者,利用膀胱软镜行局麻下铥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治疗。术前利用麻醉分级、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运动耐量、改良心脏危险指数评分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综合评估患者全麻术中及术后风险,利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年龄校正察尔森合并症指数及衰弱筛查量表评分数粗略预测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价值。术中即刻利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耐受情况,同时收集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随访至2023年1月或患者复发。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持续膀胱出血及膀胱填塞。即刻疼痛评分(NRS)0~7分,中位评分2分。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过程,且痛苦较小。术后中位尿管留置时间2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 d。术后12例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其中1例失访,1例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复发。

    结论

    ThuLRBT治疗麻醉高风险的高龄膀胱肿瘤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并发症少,患者耐受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 5.
    基于CT影像的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腹腔镜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三祥, 李佳, 刘俊峰, 吕东晨, 方晖东, 谭朝晖, 刘杰, 潘佐, 乔建坤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70-5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5
    摘要 (75) HTML (10) PDF (1901 KB) (25)
    目的

    探讨螺旋CT影像的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12例肾上腺巨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6±14)岁,瘤体中位直径为7.40(6.72,8.27)cm,所有患者术前根据增强CT进行医学三维影像数据处理,后期进行分析并三维重建,术前充分准备后,腹腔镜经腹膜后切除9例,腹腔镜经腹切除3例。

    结果

    术中发现12例肿瘤均位于腹膜后,左侧3例,右侧9例,术前三维成像与术中情况一致,1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68±19)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05(80,167)ml,无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等副损伤,无转开放手术病例。

    结论

    对于腹膜后肾上腺巨大肿瘤,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使术者能在术前充分认识肿瘤与周围脏器及血管的关系,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副损伤,提高腹腔镜下切除成功率,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 6.
    "蛙泳"俯卧位在经皮肾镜术中的应用
    陈美仁, 戴逸骅, 张茹, 戴英波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81-58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7
    摘要 (183) HTML (12) PDF (1939 KB) (21)
    目的

    对比"蛙泳"俯卧位与传统俯卧位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PCNL手术的147例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采取的手术体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蛙泳"俯卧位组("蛙泳"组)和传统俯卧位组(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左侧第12肋下缘至肾最下缘的距离、腰背部体表至肾后缘平面的距离、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多通道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

    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蛙泳"组第12肋下缘至肾最下缘间距更长(P=0.006)、腰背部体表至肾后缘平面的间距更短(P=0.020),建立通道时间短(P<0.001),手术时间更短(P=0.031),多通道使用率降低(P=0.027)。两组患者之间结石清除率(P=0.751)、并发症发生率(P=0.109)、总住院时间(P=0.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治疗上尿路结石采用"蛙泳"俯卧位有利于提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效率。

  • 7.
    CT、B超预定位"三步法"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
    龙卫兵, 刘晓冰, 易仁政, 邹德博, 蒋玉斌, 陈亮, 谢超群, 刘红叶, 粟周华, 张雄峰, 李麒麟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87-59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8
    摘要 (65) HTML (7) PDF (2027 KB) (4)
    目的

    探讨CT、B超预定位"三步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

    方法

    对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确诊的肾结石210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38侧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164侧采用俯卧位CT、B超预定位"三步法"PCNL手术。对照组184侧,术中仅用徒手黑白B超(凸阵探头3.5 MHz)引导定位方法,开展俯卧位传统PCNL手术。

    结果

    研究组2例术后发热,保守治疗好转。对照组6例术后出现发热,1例经脾建立通道,11例经胸膜建立通道,均保守治疗好转。26例术后出血,其中23例夹闭肾造瘘管等保守治疗好转,2例大出血超选择性栓塞止血,1例改开放肾切除止血。两组手术穿刺时间分别为3(3.0,5.0)min及8(7.5,10.0)min,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2%及82.1%,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及71.7%。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B超预定位"三步法"PCNL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较传统PCNL术更安全、实用、有效,可以降低学习曲线,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8.
    4.8 F可视肾镜在飞行人员肾脏小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张文涛, 陈俊明, 秦海生, 杨胜进, 余朝辉, 白冰, 王世洋, 段彩莲, 王震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593-59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09
    摘要 (82) HTML (1) PDF (1963 KB) (17)
    目的

    探讨4.8 F可视肾镜在治疗飞行人员肾脏小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采用4.8 F可视肾镜治疗飞行员肾脏小结石28例,均为输尿管软镜手术未成功(其中19例因输尿管狭窄难以放置导引鞘无法进镜,9例软镜进入肾脏未找到结石),术中改4.8 F可视肾镜手术。先截石位,患侧插入5 F输尿管导管,并接0.9%氯化钠注射液逆行滴入,建立人工肾积水。再取俯卧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4.8 F可视肾镜,穿刺进入集合系统,找到结石并用钬激光粉碎。

    结果

    28例均一期顺利穿刺碎石成功,手术时间13~45 min,平均(18.5±6.5) min。术后2 h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1.2~3.5 g/L,平均(2.6±0.5) g/L。术后1例出现较重肉眼血尿,经保守治疗后尿液变清。术后3 d复查彩超,无一例出现胸腔积液、肾周积液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0.7) d。术后1个月复查肾脏CT,均无结石残留,术后3、6个月复查彩超,未见结石复发。

    结论

    采用4.8 F可视肾镜治疗飞行人员肾脏小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在输尿管软镜取石失败时可尝试使用。

  • 9.
    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构建与应用效果
    栗霞, 孟丽, 高康, 白敏娜, 张美芬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21-62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15
    摘要 (158) HTML (9) PDF (1666 KB) (24)
    目的

    构建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为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

    方法

    以提高泌尿外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结合专科发展、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拟订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结果

    两轮函询中问卷收回率分别为100%、96%;各项指标评价结果算术均数为4.17~5.00,满分频率为32%~100%,等级和为100~125;权威系数为0.938、0.946;专家意见和谐系数分别为0.182、0.209(P<0.001)。最终形成的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并应用于第三届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95.6±13.4)分,较培训前有显著提升(P<0.05)。

    结论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核心知识体系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有效性及重要性,可为泌尿外科专科护士规范化、同质化培训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 10.
    光动力纳米载体联合si-P3H4治疗膀胱癌的初步探索
    顾志波, 郝林, 陆明, 陈建刚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33-6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17
    摘要 (27) HTML (1) PDF (2275 KB) (2)
    目的

    探讨光动力纳米载体联合小干扰-脯氨基3-羟化酶家族成员(si-P3H4)精准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

    方法

    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siRNA后膀胱癌EJ和T24细胞株中的P3H4mRNA和蛋白表达量。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敲低P3H4后对EJ和T24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氨基树脂为底物合成高分子纳米载体CH3-R9-cRGD,将纳米载体药物包裹si-P3H4、光敏剂Ce6转染至膀胱癌细胞(HCV29细胞),检测不同pH及激光照射条件下药物体外释放情况。同时,探索纳米药物与膀胱癌细胞靶向结合内吞机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将不同分组纳米复合物转染至膀胱癌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体内试验进一步探索不同分组纳米复合物肿瘤抑制能力。

    结果

    RT-qPCR显示EJ组和T24组P3H4mRNA表达量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68.4%和57.1%。Western Blot显示EJ组和T24组P3H4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至20.3%和36.5%。CCK8实验吸光度A值为EJ组相对于对照组96 h:(0.785±0.084) vs (1.358±0.064),t=12.06,P<0.01;T24组相对于对照组96 h:(0.833±0.065) vs (1.346±0.545),t=13.415,P<0.01。划痕实验细胞愈合率:EJ组相对于对照组为(47.8±4.32)% vs (68.60±4.39)%,t=7.545,P<0.01;T24组相对于对照组为(50.40±3.64)% vs (70.61±3.85)%,t=8.521,P<0.01。Transwell细胞穿膜数:EJ组相对于对照组为[(302.71±7.56) vs (130.42±3.95)]个,t=53.40,P<0.01;T24组[(99.56±4.50) vs (35.22±6.28)]个,t=24.974,P<0.01。成像结果显示多肽纳米载体上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同时将si-P3H4和Ce6靶向运输至膀胱癌细胞中。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当纳米复合物CH3-R9-cRGD&Ce6的浓度为50 μg/ml时,激光照射组的细胞活力均低于无激光照射组,且纳米探针+激光+siP3H4组细胞活力最低(F=299.57,P<0.05)。体内试验显示纳米复合物/si-P3H4/激光抑制肿瘤细胞增强效果最为显著。

    结论

    纳米载体可以同时将si-P3H4和Ce6靶向运输至膀胱癌细胞中抑制细胞增殖,实现对膀胱癌的综合治疗。光动力和基因治疗在膀胱肿瘤治疗领域具有互补优势,两者联用可达到协同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可以将其应用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 11.
    EDGE SP1000单孔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猪输尿管部分切除联合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刘成, 赖聪, 黄健, 王建辰, 罗茜芸, 许可慰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42-64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18
    摘要 (113) HTML (11) PDF (2094 KB) (11)
    目的

    利用活体猪模型评估EDGE SP1000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部分切除联合端端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利用EDGE SP1000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展腹腔镜下猪输尿管部分切除联合端端吻合术。监测手术过程中猪的生命体征,记录手术困难点和并发症,观察术后2周猪的存活情况。

    结果

    所有猪均存活至术后两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也未遇到技术困难。5头猪建立手术通道的平均时间为(15.0±1.2)min,安装EDGE SP1000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时间为(5.6±0.6) min,输尿管部分切除时间为(8.8±1.3) min,输尿管端端吻合时间为(39.2±2.3) min,总手术时间为(89±5) min,术中出血量为(1.20±0.24)mL。使用该手术系统的外科医师和助手均对系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结论

    本研究证实EDGE SP1000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猪输尿管部分切除联合端端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下一步拟开展EDGE SP1000系统在其他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更多可靠的临床前数据支撑。

  • 12.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汪洋, 李志鹏, 王可兵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49-65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20
    摘要 (71) HTML (9) PDF (1510 KB) (36)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较低,约占尿路上皮癌的5%~10%[1-2],在我国其发病率较高,占尿路上皮癌的18%[3]。UTUC标准手术方法是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otertectomy,RNU),但术后常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影响预后。膀胱灌注化疗对减少膀胱肿瘤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但灌注方案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3.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1期)——膀胱癌综合治疗9年后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陈明坤, 薛康颐, 黄志鹏, 夏明, 王宏毅, 夏慧, 周全, 钟琳, 魏清柱, 关小倩, 刘存东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63-6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25
    摘要 (149) HTML (7) PDF (1586 KB) (37)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由林天歆主任委员倡导并成功举办了十期。2023年7月5日下午由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1期)"在广州白云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存东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邀请了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林天歆教授及泌尿外科分会所有副主任委员、多名省内泌尿外科学专家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MDT团队出席。本次MDT会议共讨论了5例疑难病例,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狄金明教授团队1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梅红兵教授团队1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永达教授团队1例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存东教授团队2例,具体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罕见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等病种。与会的各省内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周全教授、肿瘤科关小倩教授、病理科魏清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何立儒教授等专家结合自身学科和临床经验对每个病例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解析并提出了诊疗建议,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精选本期经典讨论病例一例进行报道。

  • 14.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2期)——输尿管癌的综合治疗
    何成武, 吴宛桦, 何朝辉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666-6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6.026
    摘要 (64) HTML (5) PDF (1521 KB) (24)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疑难病例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在林天歆主任委员倡导下举办已成功举办了十一期。会议从多学科、多角度详细剖析每一个泌尿系疑难病例,结合MDT各学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对病例中存在的疑难和争议问题展开高质量、多维度的讨论。进而在为每一例疑难病例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为参会医师了解泌尿外科领域前沿诊治理念和技术提供了平台。该项学术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和开拓我省泌尿外科青年和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和个人视野,助力我省泌尿外科整体诊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 15.
    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膀胱外中叶"的处理
    梅津熠, 王燕, 瞿旻, 董振阳, 周增辉, 沈显琦, 李嘉伦, 高旭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429-4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5.001
    摘要 (217) HTML (40) PDF (1885 KB) (79)
    目的

    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前列腺增生的生长形态——膀胱外中叶的机器人处理。

    方法

    回顾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单术者实施的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共339例,其中238例保存有手术录像,重点回顾膀胱颈口离断及其后的前列腺背侧分离步骤,筛选出具有典型膀胱外中叶的患者共8例,结合患者术前多参数磁共振影像资料重新阅片复习,本文着重解析其中一例。

    结果

    膀胱外中叶常位于尿道侧后方,解剖部位与质地均接近对侧输精管及精囊,行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时易误导术者进入错误的解剖层面,因手术层面修正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影响术者手术信心。此外术中钳夹"膀胱外中叶"组织导致的组织碎裂、残留等原因可造成术后"假性生化复发",甚至"PSA持续状态"。

    结论

    如何在术前和术中判断"膀胱外中叶"的存在,并及时做出手术策略的调整是值得外科医师探讨的问题。

  • 16.
    消化道与口腔黏膜组织在输尿管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王博, 郭利君, 李二强, 张贺林, 徐鹏, 杨晓春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434-43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5.002
    摘要 (84) HTML (5) PDF (1451 KB) (15)

    输尿管作为连接肾盂与膀胱的肌性空腔器官,其形态与功能的完整性十分重要。输尿管损伤或损伤后狭窄以及先天性输尿管闭锁或狭窄等情况并不罕见,但相关修复重建类手术对于泌尿外科医师而言仍具有挑战性,例如输尿管造口术、腰大肌悬吊术、Boari瓣、输尿管替代术以及自体肾移植等,但某些情况下上述技术无法应用或因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无法被选择[1]。近年来自体组织应用于输尿管修复重建不断发展,相对成功的探索包括肠道组织及口腔黏膜组织等,但相关基础研究的滞后限制了此类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介绍近年消化道与口腔黏膜在输尿管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现状及和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 17.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儿童微创泌尿手术中的应用和展望
    吴少峰, 张轶男, 孙杰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440-44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5.003
    摘要 (54) HTML (0) PDF (1424 KB) (14)

    对微创外科而言,机器人辅助(robotic assisted,RA)外科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展现了很多优势,包括三维立体视野,腕式器械,消除了术者的手部震颤及控制精细操作[1]。RA技术用于儿童手术的最早报道见于2001年行Nissen胃底折叠术[2,3],但其应用也晚于成人外科将近10年。小儿泌尿外科也是最早将机器人辅助技术用于外科手术的学科之一。2004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的Peters[4]首次报道了机器人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很快用于儿童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治疗中[5]。与其他新技术、新设备和治疗方式一样,机器人手术在儿童中的应用比在成人中进展慢,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适当尺寸手术器械所致[6]。有文献统计,至2012年,共计1 840例患儿进行了2 393次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约36.8%为机器人辅助消化道手术[7]。近年来,器械设计开发也逐渐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目前国外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提供了该项技术,国内越来越多的儿童医院亦开始引进该项技术。

  • 18.
    膀胱癌新型灌注药物的研究进展
    刘恒, 侯宇川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445-45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5.004
    摘要 (82) HTML (9) PDF (1488 KB) (36)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我国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高位。大约75%的BC患者最初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1]。现阶段,临床上针对NMIBC的主要治疗方式仍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再辅以膀胱内灌注治疗来抑制NMIBC的复发和进展。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纳米科技的进一步开发,常规灌注药物与基于纳米材料的灌注药物均得到了不错的发展。现对目前应用于NMIBC术后灌注治疗的各类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 19.
    机器人腹腔镜后入路完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
    李腾成, 谭益元, 黄群雄, 吴杰英, 肖恒军, 胡成, 李茂胤, 高新, 狄金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452-45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5.005
    摘要 (154) HTML (7) PDF (2643 KB) (34)
    目的

    探讨机器人腹腔镜后入路完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PCa)的技术要领,并评估其肿瘤学和功能结果。

    方法

    15例T1-2bN0M0的PCa患者行机器人腹腔镜后入路完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前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患者全麻后取平卧头低脚高位,连接机器人系统,显露道格拉斯窝,游离双侧输精管和精囊腺;紧贴前列腺后方、侧方和前方依次钝性推开狄氏筋膜前层、离断侧韧带和脏层盆筋膜;显露并离断尿道;双针连续吻合膀胱颈后尿道。记录围手术期资料和功能结果数据。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PSA检测、日常尿垫和IIEF-5评分。

    结果

    15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中位手术时间86(65~116)min,术中失血量20(10~60)ml,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均<pT2c,Gleason评分<8,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均无生化复发。导尿管中位停留时间为7(6~8)d,13例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即刻控尿(0片/天),2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出现轻度失禁(2~3片/d),2周内全部恢复控尿。9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勃起功能,IIEF-5评分均>18。

    结论

    机器人腹腔镜后入路完全筋膜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中低风险局限性早期PCa患者安全有效,近期随访控瘤、控尿和勃起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 20.
    腹主动脉钙化患者肾结石成分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徐哲, 罗杰, 吴强, 李忠, 王晓伟, 郑硕, 郝晓东, 王照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481-48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3.05.011
    摘要 (56) HTML (0) PDF (1283 KB) (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钙化(AAC)患者肾结石成分特点及其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90例AAC合并肾结石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体检中心AAC未合并肾结石患者为对照组(88例)。分析观察组结石成分特点,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AC患者形成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结石成分主要为草酸钙结石22例(24.44%)和草酸钙+碳酸磷灰石30例(3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男性(P=0.033)、合并高血压(P<0.001)、合并糖尿病(P=0.004)、有吸烟史(P=0.039)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血胆固醇(P=0.0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P=0.023)、血尿酸(P=0.006)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低HDL-C、高LDL-C及高血尿酸是AAC患者肾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结论

    AAC患者肾结石成分主要以草酸钙结石、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为主,高血压、低HDL-C、高LDL-C、高血尿酸均是AAC患者形成肾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早期筛查其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